12月22日, 第四届电子信息产业标准推动会暨2011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大会之“云计算标准制定与产业推进分论坛”在京召开。中国软件网作为支持单位直播了此次会议。工信部处长孙文龙发表了《云计算对软件产业的影响及相关政策解析》的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
工信部处长孙文龙 孙文龙:给我这个题目太大,我想就云计算,就软件产业相关的工作跟大家谈谈一些体会。云计算随着网络发展快速成长起来的一个新型的模式,这个模式是一个趋势,这个趋势随着网络的发展,需求的大的发掘,牵引了商业模式、计算模式、服务模式以及产品等等,直接影响到企业、用户这样一系列的大的变革。我记得去年也是这个论坛,我也说过那么一句话,IT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发展到今天,由于网络的发展,促进了这样一个产业的出现。因此,云计算是模式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很新的东西,它很多技术原来是孤立的,由于云计算的牵引,很多技术集成,有些技术原来是放在角落里,可能用的不多,比如说虚拟化的技术,比如说刀片服务器,到了现在在广泛的应用领域。因此在技术方面进行了一些战略布局的调整。同时,由于海量互联网用户和需求供需双方一下子拉到对面了,中间有商业的需要、流通环节的需要一下子变得扁平化,所以对于供这一方面他的要求一下子提前了,于是创新在产业这个角度,创新的需求、创新的愿望一下子就催发了,因此现在是一个爆炸式的增长。这个爆炸式的增长又跟传统领域的增长不一样,传统领域是通过一个企业的业务不断的生长,围绕着业务的范围而成长。现在像Google、像苹果,远远脱离了他原来的这些业务,它的增长模式是领域性的,一个领域一个领域的去发展,因此发展的模式、增长的模式也是爆炸性的。 云计算对于产业的影响,尤其对于软件产业的影响这一点,从产业角度,从需求角度跟以前大不相同。对于软件来讲,实际上是任务更加重了,云计算通过互联网实现和需求、和用户直接沟通的所有的手段,没有地方离得开软件,基本上都是通过软件去实现。所以对于软件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 我们现在的现状还是处在爆发期,云计算的商业模式也好,产业发展模式也好,现在还没到定论的时候,应该说还有很多很多新的方式、新的模式出来,当然业态也会不断的催生出来。也就是说,互联网对于软件来讲,对于供需、对于产业它是一块新开发的,而且规则又是全新的领域。最终怎么决定我认为应该由市场,他们斗智斗勇最后才能确定下来将来的模式。有几个因素会决定它,比如说自身模式的突破,像Google突破传统的操作系统,给我的感觉,这个领域一定是创新的领域,这是第一个决定的因素。第二个就是资源,有需求一定有对面的供方的东西,而资源不仅仅是地球上的资源,凡是上到互联网的所有的技术产品,不仅仅是IT技术产品,各种各样的,只要有需求,就有供应这样的产品。同时互联网自身的产品将来最后决定互联网的因素。再有就是人,大爆炸时期肯定需要大量的人才,人才的意义一个是掌握技术,最新要求的就是对互联网、商业模式、需求模式等等,包括技术,方方面面都能掌握这样的人才,也决定了互联网将来云计算的走向。 这是我的一些综合体会,将来一些典型的情况,比如说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这是一个例子,原来可能买不起,信息化就落后,很可能在商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现在通过云计算,可以灵活的组合网络上的计算资源,就可以比原来便宜很多的价格获取到。同时他需要的一些知识、产品,也会通过扁平化的路径直接获取。这样的话,对中小企业来讲,云计算无疑是一个福音。同时,IT产业的发展转型以及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也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应当说这个影响对于供方来讲,他需要一系列的工作。 对于云计算国家也非常重视,在国务院颁布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里面已经将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来要发展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我们的工作是在云计算的核心位置,我们对于云计算的技术研发、标准制定、试点示范是目前这一年时间里面所做的工作。 在这几个层面做工作: 一个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里面明确,将云计算作为我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重点。 二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我们和发改委联合开展了云计算的服务试点城市,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几个城市先行先试。 第三是开展云计算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刚才说了,现在是在大爆炸期,对于标准的把握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讲,标准是以产业为基础来做的,因此作为行业管理部门,从标准的角度是大力推进、积极研究,制定一个云计算的标准体系,但是标准的制定、标准的研制来自于企业,来自于产业,来自于产学研的结合。 在国际标准化方面,在ISO38国际标准化组织里面,有一个云计算的研究所,ISO一系列的标准化委员会里面,ISO38专门规划了云计算这个领域。对ISO38相关的标准工作,中国是主要的,在国际上云计算的标准化工作我们也非常重视,作为标准化的工作重点。 第四,利用现在一些重大专项和手段,具体支持云计算相关的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对于今后云计算的发展是一个重点发展领域,我们也在思考,大家跟我们一块儿思考下面的一些问题: 第一,作为云计算标准体系,应该说还没有成形,因为云计算本身就没有成形,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和体系,云计算的标准大部分属于草案、规划阶段。国家的云计算标准已经启动,并且也做了一段时间,希望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在发展的过程中,把握住标准以及标准化的主动权,有利于规范和指导我国的云计算技术和服务的发展。 第二,标准化工作应当突出以需求为导向,这个需求是产业的需求,以企业为主体,和产业相结合,企业作为标准执行的主体和标准应用、推广的主体。怎么做到这一点希望大家从各方面能够提意见。 第三,不断提高在国际标准制定领域的参与度,一方面在研究梳理国际云计算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我国的云计算标准框架的研究工作。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些东西,但是对于标准化的工作要提前规划,提前部署。另一方面,以我们现在国内的标准,云计算国际化标准的初稿,比如ISO38,积极参与和推动云计算国际标准的相关工作,促进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协同开展。 第四,注重在移动互联网中的标准化需求,充分发挥移动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与终端制造商等等他们的积极作用。应该说现在移动互联网是当前的热点,也成为产业界竞争的焦点,无论是国际的跨国公司,还是国内的领先公司,都在集中一些力量推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工作,所以标准化一定要跟上,要抓紧研究这一领域标准化的需求,尽快跟上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第五,注重传统软件的云化。传统软件刚才说了,对于传统的软件是一个变革,所以传统软件将来的云计算各自有各自的发展策略,在云计算的标准化里面也有大量的需求。相等各方都因应潮流来推动自己的技术,改善传统软件的服务能力,这方面还有广阔的空间和迫切的需求。 各位代表,云计算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既是产业发展的需求,也是国家利益的体现,是推动产业做大做强的难得历史机遇,希望各位以标准化为切入点,群策群力,通力合作,推动我国云计算标准化工作快速前进。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