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副市长、雨花台区委书记李侃桢向媒体采访团介绍软件谷的相关情况
12年前,也就是自2000年起,南京依托产业基础雄厚、科教资源丰富、人居环境优良的优势大力发展管理软件产业,达到产业规模18亿元。2005年,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率先提出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发展战略,软件产业进入了加速发展期。2010年9月,南京被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准为中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同年11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暨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表彰大会,出台《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意见》,提出了八个方面共计28条政策措施。2011年8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高标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动员大会,出台《以打造“一谷两园”软件产业集聚区为重点高标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意见》,以名园、名企、名品、名人、名展为抓手推动软件名城的建设。 12年,软件谷已经汇集了330多家大大小小的软件企业,无论是“元帅”、“将军”还是“士兵”,软件谷都有。9月4日上午,“开放型经济在江苏”全国网络媒体江苏行记者团来到南京市雨花区,采访中国(南京)软件谷。南京市副市长、雨花台区委书记李侃桢向网媒记者非常形象地介绍了软件谷的发展情况。 据了解, 2001年,雨花区成功引进了中兴通讯一期项目,随后,华为成功签约落户。在龙头软件企业示范效应的带动下,普天、润和以及中兴后续等一大批项目相继落户,推动了全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软件谷汇聚了IBM、DELL、SAP、中兴通讯、华为、趋势科技、东软、神州数码、富士通南大、文思创新、软通动力、江苏集群、上海宝信、江苏润和、南自信息、诚迈科技等330多家软件企业,软件产业建筑面积达280万平方米,软件从业人员约7.1万人。2005年至2011年间,软件销售收入从9.1亿元发展到了520亿元,增长了近56倍,总量超过南京全市的1/3,占全省17%左右,有力地实现了逆境中的崛起。此外,服务外包企业也汇集于此。据了解,中国服务外包前十强,有7家已经落户软件谷。 “软件谷目前的定位应该为成长中的园区、发展极快的专业园区和前景美好的园区。”李侃桢介绍,目前软件谷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但仍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改进。所以,软件谷求贤似渴,搅动池水,引来活水。为了立于创新型经济的制高点,软件谷必须引来世界水平的领军人才。2011年7月,南京高调推出“321计划”,提出在5年内引进3000名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重点培养200名科技创业家,加快集聚中央“千人计划”创业人才100名。去年下半年公布的首批“321计划”名单,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已有315名,而中央“千人计划”创业人才集聚目标也已入选40位。 此外,李侃桢指出,各级政府给予软件谷前所未有的扶持政策,也为软件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据了解,“十二五”期间,省软件专项资金每年补助软件谷2000万元,以项目形式支持软件谷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布局向软件谷倾斜,支持软件谷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南京市也赋予了软件谷独立的规划、建设、土地等审批权限。 据李侃桢透露,在今后的发展中,软件谷将逐步成为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的软件产业集聚区,打造中国第一软件产业基地。三年内,软件谷业务收入要突破2000亿元,占据南京软件产业的“半壁江山”,真正实现“控股南京软件总量、引领江苏软件发展”目标,累计建成软件产业建筑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软件人才达40万人左右。到2020年,软件业务收入要突破4000亿元。打造中国第一软件产业基地。 当记者问到,南京软件谷与同样稳居全国软件园区第一方阵的深圳和成都相比,有哪些突出优势时,李侃桢说,深圳更像一个平台,一个窗口,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创业型城市,对于形式从不过分拘泥,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一些配套产业却未必能够完全满足发展需要;而南京软件谷的集聚效应极强,无论是产业链的完整延伸,人才的交流,以及技术的沟通,都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平台。 截至发稿前,记者从第八届中国南京软博会上获悉,总投资56.25亿元,涉及企业管理软件与行业解决方案、芯片设计、软件研发、云计算等诸多行业领域的20个项目刚刚落户中国(南京)软件谷,来自德国的全球企业管理软件技术领袖SPA公司、世界芯片行业前三强企业美国Marvell公司,以及挪威的手机浏览器软件企业Opera等均在软件谷设立创新中心及研发中心。随着一批世界级软件企业的加入,必将有力加速中国(南京)软件谷对接国际标准、世界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