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远之“根” 十二年,是一个轮回。在企业的年轮上,走过第一道轮回的致远,穿越了野蛮生长, 我们开始有”根”了。 什么是我们致远的“根”? 首先是客户与伙伴。12年来,我们用自己的执着和坚守发现并开创了协同软件这个蓝海。 迄今,我们汇聚了超过3万家的企业客户和400万个人协同用户,致远“协粉”群开始形成并正在迅速壮大。他们持续分享各种的创新协同应用,不断带给我们惊喜和感动。同时,我们用开放共赢的理念与真诚务实的行动,赢得了遍布全国500多家伙伴的信赖,初步建立起了大协同生态体系。正是这些来自客户和伙伴的力量让我们不断的生长和强壮,让我们的“根”越埋越深。 其次是我们的产品和理念。过去12年,协同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从A6、G6到A8、M1 ,从A8到V5平台及其系列产品,我们构建起了协同平台化的产品体系,并将移动互联、云以及社交网络等新兴技术融入到我们的产品与服务体系中。与此同时,我们始终坚持对协同管理理论的研究,通过对企业组织行为绩效指数的探索和发现,形成了组织协同工作管理“九宫格”框架,让协同软件有了鲜活的思想和灵魂。 我们的“根”更来自我们的文化和人。从12年前的十几个人到今天的上千人,我们打造、聚集了一支充满梦想、勇于创新、能征善战的致远团队,这是致远成长和发展进程中最强大的引擎和最宝贵的财富。今天,“简单、友爱、务实、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早已深深根植在致远人的脑海里,无数优秀的致远人正用行动诠释、践行着致远文化,并将这文化的“根”延伸到我们的客户、伙伴、社区,甚至家人朋友。文化的根扎的越深,企业之树才能长青。 过去的12年,我们经历和跨越了大大小小的坎坷,也抵御了无数的诱惑。我们始终专注、专心、专一在协同管理领域,从未动摇!我们一路走来,终于将协同管理理念植根在组织工作效率和企业运营管控的这片沃土之上,经过12年的辛勤浇灌,今天的致远协同理论已日渐枝繁叶茂。 回首来时路,我首先想到的是感谢与感恩。感谢一路同行的致远人,感谢我们的伙伴,感谢我们的客户,感谢背后默默支持的致远家人,以及曾经在致远一起奋斗过的战友。没有你们,就没有致远的今天! 同时,我们也感恩于这个时代,赋予了我们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挑战与机遇 移动互联的世界风起云涌,互联网拆掉了很多的“墙”,甚至在颠覆和毁灭更多的行业。所有的传统产业都在思考,在移动互联的环境中,我们的位置“在哪儿”,谁在动我们的奶酪,我们又可以动谁的奶酪。 在今天的协同管理软件或管理软件领域,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这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今天几乎所有的客户,特别是电商、各种传统的咨询业、服务业、金融业都在转型升级之中,都在努力寻找移动互联新商业生态下的一席之地。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谁能帮助他们完成这样的变革?我认为,协同管理必在其中,它将成为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和转型升级的最佳实践。 第二,围绕今天的互联网,大家在谈三样东西: 一是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一是自来水一样的云计算;一是把个人的生活行为和工作行为进行记录、分析和应用的大数据。这三种力量恰好为协同管理软件准备好了足够的技术支撑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的基础。我多次说过:协同不移动等于“身残”,移动不协同等于“脑瘫”。这就在诠释移动与协同的关系。一个组织间的协同工作,如果不用移动的方式,这就是“残”,所以说移动是协同的基本属性。同时,如果移动的应用中没有协同的内容,不能产生工作价值,只满足吃喝玩乐,就基本等于脑瘫了。所以说,协同天生就是移动互联网的“精灵”,它让移动互联网充满了组织协同管理的智慧和灵性。 第三,对于传统管理软件行业,软件包销售模式的开发、传导、交付周期以及理念普及时间都非常长。有人曾大胆预言,到2016年很多传统软件厂商将不存在了。我们现在无法完全确定这一预言的对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今天我们必须重构管理软件的研发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使之适应互联网下的新商业生态。 最近,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厂商、传统管理软件厂商正在积极进入协同领域。这些厂商的进入将带来协同市场的繁荣。在未来,竞争将聚焦于谁能更专注、更专业、更能把管理、科技和人性完美结合形成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众多参与者将使协同产业变得更加绚烂多姿,让协同市场变得更具活力,同时也将进一步证明协同本身的巨大价值。 就致远而言,这些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其关键就是“协力同心”,这是应对机遇与挑战的良方。同时,“协力同心”也是对协同理念的最好诠释--“协”指的是过程,“同”指的是结果;“力”指的是个体力量、群体力量、组织力量。“协力”就是把组织的力量结合起来,把制度、流程、体系、知识和智慧的力量都结合起来;“同心”就是整合、变革组织行为、组织习惯和组织文化,最终形成价值观的共鸣。 走过12年,致远就要迎来最好的发展时节,移动互联的列车正飞驰而来,其实,我们在此早已恭候多时。如果错失这班列车,我们必会痛苦“出局“,这将成为我们人生最大的遗憾。 变革与跨越 由此,未来三年致远只有践行“变革与跨越”,唯有从革自己的命、从锐意创新开始,用进攻的方式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存。既然一定要发起这场进攻,我们就要清晰的回答我们是谁?我们的梦想是什么?我们要变革什么? 基于当前的环境变化, 公司2013年花了3个月时间进行了多次战略研讨,最终达成共识,形成了新三一规划。这个战略规划明确了致远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是致远的发展纲领与指引。 对于未来,我们坚持自己的定位绝不动摇--在领域方面,致远将专注于企业(组织)级协同管理软件细分领域,致力于提升组织协同工作效率及组织运营管控能力,通过产品、服务及商业模式的差异化创新,做强、做大; 在目标客户群方面,致远将通过不同产品组合实现高、中、低客户群的水平应用全覆盖,同时加大政府市场的开拓力度;在价值主张方面,致远将着力打造高绩效组织的统一工作平台和高效能人士的工作入口,从而提高组织工作管理绩效和运营管控能力;在业务模式方面,致远将应用传统License模式与互联网模式的双模式共存发展。 为了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需要我们做好四个方面: 第一,加快完成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 首先建立客户导向的经营理念,并将其落实到组织设计、产品设计与创新,价值营销与客户服务之中。其次,利用平台化运作,构建协同管理的增值服务云平台,提供跨界整合的多种服务内容,包括产品、插件、服务、咨询、培训、第三方整合等。再次,强调生态化发展,通过大协同产业联盟v2.0的升级,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伙伴合作体系,与伙伴持续发展,共赢未来。 第二,构建与新商业模式相匹配的协同产品体系,强调产品与服务创新。 我们的产品理念要更多从客户价值创造出发,让客户参与开发,更好满足客户体验;产品技术上,要积极融合ICT技术(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技术),持续完善产品技术支撑平台;在应用整合上,要聚焦协同管理领域,用互联网进行跨界整合及行业应用整合,提供可增值的服务产品; 在产品竞争上,强化V5精品战略,实现产品差异化竞争新格局;在新品上市上,推出支持海量交付的SUPER计划产品,抢占协同普及市场。 第三,盘活内部机制,文化和管理升级到位。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配合战略转型,致远文化要推出3.0的升级版本,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夯实,新时期的文化主张要进一步彰显,与时俱进,直接推动战略变革;完善运营管控体系,提升企业管理规范性、有效性。对内坚决推动五化建设,即:模板化、流程化、模型化、制度化、信息化。启动智慧致远专项,助推五化建设,实现智慧协同。 在干部培养和人才发展方面,完善选拔、培养、评估、继任体系,关注干部的能力及心智成长,打造出致远自己的干部队伍; 建立员工能力成长双通道,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为员工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在长期激励方面,公司将探索并逐步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让员工能够分享公司经营成果。同时,未来的集团架构将构建全资、合资的分子公司、事业部的多形态管理机制,鼓励业务创新与项目孵化,储备公司增长新动力。 第四,加强资本战略,实现跨越式成长。 资本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我们将通过引入战略投资人,支持创新业务开展,抢占新兴市场。 同时,加速产品及互补产业链整合,提高致远资本与资源的配置能力,实现跨越式成长。 走过第一个12年,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欣慰和自豪。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二个12年,我们更充满期待、希望、梦想和激情。在承前启后的连接点上,让我们再次驻足我们的愿景--让协同软件服务于每一个组织,为社会创造巨大价值,并最终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卓越企业。这是我们存在的理由,这也必将成为所有致远人共同的追求。梦想中的未来也许就始于“变革之舞”的这个瞬间。